外科手術從過去大刀闊斧切開組織。演變至今,發展出微創的技術,與傳統手術相比,傷口較小,恢復時間也較快。微創手術是利用特殊的工具,減少傷口的大小,降低人體組織破壞。目前主要有兩種微創技術,一種是使用內視的鏡頭,可以不用完全劃開身體的皮膚,就能看到身體內部的狀況。另一種稱為「血管內手術」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導管技術,醫生則利用可穿入血管內部的特殊裝置,然後用X光攝影機或超音波,觀看血管內部的情況。這次我們就著重在使用「內視鏡頭」手術的部分。
「內視鏡頭」在醫療上的應用非常廣,使用的原理基本上都差不多。是由一根細長的軟管,前端接上一個微型的鏡頭所組成。在進行此類手術時,外科醫生會切一個約一到兩公分的小傷口,利用這個傷口把微型的鏡頭送進人體,然後將人體內部的影像傳送到電視螢幕。
微創手術的原理 |
此外,還會再切另外兩個,或是更多的小傷口,讓特殊製作的,細長的手術器械可以插入這些切口。這些手術器械包括夾子,剪刀和縫合裝置。因此,醫師看著微型鏡頭傳到電視螢幕上的影像,就可以從病人身體外面控制這些器械,進行手術了。
微創手術的正面俯瞰圖示 |
微創手術的側面圖示 |
實際的手術情況 |
微創手術有哪些種類?
微創手術應用範圍很廣,大致上可分為:
一、胸腔鏡手術:此類手術主要使用在胸腔內部,用於切除肺部腫瘤,或是某些特殊類型的心臟手術。
二、腹腔鏡手術:此類手術主要使用在腹腔內部,用於切除膽囊,闌尾,大腸,肝臟,或子宮等等,許多其他不同的手術。
三、子宮腔鏡手術:此類手術主要使用在子宮內部,用於去除子宮內的異常增生組織或腫瘤,或對子宮和陰道進行許多不同的手術。
四、關節鏡手術:此類手術主要使用在關節內部,用於修復或重建膝蓋,肩膀和臀部的關節。
五、內視鏡:會從病人的喉嚨向下進入食道,胃或腸道,通常,內視鏡是用來檢查這些消化道器官,不過,有時也可以用來進行組織切片,切除息肉,或是電燒止血等一些侵入式的治療。
六、大腸鏡:類似內視鏡,不過是將鏡頭放入直腸、大腸等等,不只可用來檢查,一樣可以用來做一些侵入式治療。
七、機器人輔助手術:現在有一些微創手術,可以用機器手臂加以輔助,外科醫師操作機器手臂,使得一些藏在身體內部,或是角度比較大的病灶,藉由機器手臂,讓手術更能夠精準的切除病灶。
通常,接受微創手術的病人,術後恢復會比傳統手術還快,這是因為:
一、通常只有幾個小傷口,而不是一個大傷口,所以傷口復原較快。傷口感染,出血,癒合不良等問題大幅地降低。
二、和傳統「開大刀」的手術相比,使用微創手術,人體內部器官不會暴露在外面,可以減少器官發炎的機會。
三、使用微創手術,有精細的鏡頭可以觀看身體內部,所以較不用翻動身體內的器官,也會降低器官的發炎反應。
是不是所有的病患都可以用微創手術?微創手術能否取代傳統手術?
雖然現在許多手術都可以使用微創的方式,但是並不是每一種疾病,都能用微創手術解決。在特殊的情況下,使用傳統手術,對於疾病的治療反而比較好。患者適不適合微創手術,需要嚴檢的評估,取決於:
一、外科醫生對於微創手術是否有豐富的經驗
二、患者手術的目標是什麼:例如,癌症患者有非常大的腫瘤須要切除,這時用傳統手術,也許會治療得比較完全。
三、患者有無合併其他疾病:疾病在不同的位置,要有兩次的微創鏡頭的定位,因此手術時間會增加,也會增加手術的風險,這時如果用傳統手術,也許會比較適合。
有時,外科醫生開始進行微創手術,會遇到困難,而改用傳統手術。這並不意味外科醫生做錯了任何事,可能是手術開始後,發生一些不可避免的事情。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有許多種,例如:
一、醫師在開始手術時,發現非預期性的意外狀況。像是疾病實際影響的範圍,和術前檢查出來的結果有誤差。
二、醫師用微創手術的器材,無法完全、清楚的看到要手術的器官或病灶。或是器械難以對病灶進行手術。
三、發生出血無法用微創器械控制,需要轉為傳統手術探查止血。
有一點我要特別強調,如果外科醫生轉而使用傳統手術,通常是為了保護患者的安全,不是故意傷害病人喔!
Tags:
科普醫療的健康教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