爭吵後避而不見,為何伴侶不願意溝通?|園長的廣播時間

 今天再來聊聊福原愛與江宏傑的故事。有新聞說,福原愛不願回台灣跟江宏傑溝通,決定要斷開江宏傑。可能事實真的如新聞所說的,也可能是江宏傑不願意讓福原愛回家,或者怕碰面了事情會越鬧越大,所以先緩緩。不管事實如何,我們想聊的是,躲起來,不願意溝通的人。


以下是假設情節,假設真的如新聞所說,福原愛不願意跟江宏傑碰面溝通。那就代表福原愛真的不愛江宏傑嗎?倒也不一定。也許你會說:「就是因為不愛所以才不跟對方連絡啊!」


在電視劇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中,賈靜雯飾演的宋喬安,因為孩子被槍殺,而變得冷漠、自責且成天酗酒,跟許多人都處不好,當然也包含她的丈夫。後來心靈經過撫慰後,最後和丈夫和好了。宋喬安不愛她的丈夫嗎?不愛為什麼又會和好?還是一下愛一下又不愛?這是精神疾病或病態人格的人才會有的行為,一般人不會。


既然還有愛,為什麼不連絡呢?這是因為過去成長的過程中,逐漸累積的經驗所造成,在潛意識中,形成的條件反射。這種人通常在小的時候,需要大人給予關愛時,被拒絕(可能是父母,老師,朋友),被要求服從,不可以有意見。有些小朋友會反抗(俗稱的盧小小),有些小孩不會,就沉默了。傾向沉默的小孩,久而久之,便不太會表達自己內心真正的情緒,當遇到人際關係的衝突,就會躲起來。雖然冷漠,但內心仍然渴望愛。只是欺騙自己,不需要別人愛,自己也可以過得很好。


躲起來,是因為自卑,潛意識下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事了?怕連絡後再次被他人責罵,所以乾脆就不連絡了。有些人會夾帶生氣的情緒,用口語或行為將對方氣走,也是因為想躲起來。因為不愛對方嗎?不是的,是「怕對方不愛自己」,所以會說服自己不愛對方。另外,藉由不跟對方連絡,這種主動式的做法,可以報復對方,提升自我價值感,消除自卑,但這樣的方式是不健康的。


這樣的行為以及人格,如果固化之後,心中會覺得都是別人的錯,自己沒有錯。會覺得自己的表現那麼好,都是別人迫害自己。所以會不斷更換伴侶,這一個不對我的胃口,那麼我就換一個。但人與人相處,怎麼可能全部都是單方面的問題呢?這樣的人,因為自卑,不願意審視自己的內心,也不願承認自己的問題,所以很難接受他人的撫慰而獲得心靈的解放。就像繭居族,把自己鎖在房間內,不跟社會接觸。他不覺得哪裡不好?也不想要去改變什麼。但人真的不會改變嗎?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中,宋喬安重新和丈夫和好,就是一個很好的故事。


改變的第一步,就是要先勇敢的面對自己。這個世界上,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,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活在這個世界上。尋找自己不完美的部分,填補它,完美自己,好讓我們可以回到天堂當天使。


要和解,不留下仇恨。首先,福原愛必須願意跟江宏傑對話。有對話,就有機會。如果福原愛始終不跟江宏傑溝通,那只有決裂一途,留下悲傷。如果福原愛身邊的人願意給她支持,不要把過錯全都推到她的身上,也許她的自我價值感會提升,也就比較不會自卑,也許就會願意溝通了。當然,會怎麼選擇,完在在福原愛的身上,要或不要,可能會導致兩種不同的人生結局。影響非常大。


江宏傑這方面,如果可以跟福原愛對話,千萬不要針對外遇這件事情不斷質問,這只會不斷挑起福原愛內心的自卑感,讓她更反抗溝通,容易引起爭執。我們之前說的,外遇只是問題的結果,要去了解福原愛承受什麼壓力?需要什麼幫助?這樣才有機會慢慢的拉近距離。當然,包容他人需要很高的心理素質,非常不容易。但自己的內心如果沒先建設好,也很難跟對方進行有效的溝通。


現在的風向都在罵福原愛,但如果只是指責,並無法讓他們和好。雙方在溝通時,也常常會進入互相謾罵的狀態,而真正要解決的問題卻失焦了。互相謾罵也使仇恨感越來越大,也更不容易和好。為什麼事情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呢?都是從小問題開始,千萬要注意,你的伴侶發出的求救訊息,要趕快抽空好好聊聊。


如果現在的生活會產生問題,那就改變生活,你退一點,我退一點,雙方達到一個尚可接受的點,重新磨合,進入新的生活,也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火花,變得更好也有可能。幸福是經過多次的衝突與溝通後所誕生的產物。只要願意坦誠、溝通,就有機會。大多數的關係都有機會和好,回到過去快樂在一起的時光。兩個人會在一起一定有開心的時候,不要因為一件不好的事情,而否定掉全部。


讓關係決裂,留下仇恨,絕對不是一個健康的方式。在心中多少都會留下創傷,也可能影響你之後的人生態度,是雙輸,而不是雙贏。如果問題真的無法解決,那就用個優雅的態度,說服對方死心,讓對方離開。為什麼要自己落跑?得到一個背棄的罵名?雙方合意地分離才是健康的做法。像是張清芳與宋學仁的離婚,就是很好的例子。但獨居一定比同居還好嗎?目前並無研究顯示獨居比較健康,但有研究顯示,有伴同居,生活上的壓力與焦慮都會減低,生活的滿意感也會比較高。這點,倒是可以讓我們思考。




張貼留言

較新的 較舊